【显名代理与隐名代理分别是什么】在法律实践中,代理制度是民事法律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根据代理人是否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活动,代理可以分为“显名代理”和“隐名代理”。这两种代理方式在法律效力、责任承担以及适用场景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。以下是对两者的总结与对比。
一、概念总结
1. 显名代理(Open Agency)
显名代理是指代理人明确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法律行为,第三方可以清楚地知道该行为是代表谁作出的。在这种情况下,代理人与第三人之间的行为直接对被代理人产生法律效力。
2. 隐名代理(Cloaked Agency / Secret Agency)
隐名代理是指代理人虽然以自己的名义进行法律行为,但其背后实际代表的是被代理人。第三方并不知道代理人的真实身份或被代理人的存在,但在特定条件下,这种代理行为仍可能对被代理人产生法律效力。
二、对比表格
| 对比项目 | 显名代理 | 隐名代理 |
| 代理名义 | 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 | 以代理人自己的名义进行 |
| 第三人知情情况 | 第三人知晓代理人代表被代理人 | 第三人通常不知晓被代理人的存在 |
| 法律效力 | 直接对被代理人产生法律效力 | 在一定条件下对被代理人产生效力 |
| 责任承担 | 被代理人承担法律责任 | 代理人先承担责任,可向被代理人追偿 |
| 适用情形 | 常见于商业合同、授权委托等 | 多用于保护隐私、避免风险等场合 |
| 法律依据 | 《民法典》第162条 | 《民法典》第163条及司法解释 |
三、适用与注意事项
- 显名代理更适用于正式、公开的法律行为,如签订合同、办理公证等,具有较高的法律确定性。
- 隐名代理则更多出现在需要保密或规避某些法律风险的情况下,但其法律效力依赖于被代理人的事后认可或相关证据支持。
在实际操作中,无论是显名代理还是隐名代理,都应确保代理行为符合法律规定,并保留必要的书面材料以备后续争议处理。
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,显名代理与隐名代理各有其适用场景和法律后果。在选择代理形式时,应根据具体情况权衡利弊,必要时咨询专业法律人士以保障自身权益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