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蚍蜉撼树什么意思?怎么读?】“蚍蜉撼树”是一个常见的成语,常用来形容人不自量力,试图用微不足道的力量去动摇强大的事物。这个成语在日常交流和文学作品中都较为常见,但很多人对其含义和读音并不清楚。
下面将从成语的含义、出处、读音以及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,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呈现。
一、成语解析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蚍蜉撼树 |
拼音 | pí fú hàn shù |
出处 | 《庄子·天下》:“蚊负山,蝉饮河,其于万物也,犹一蚁之撼大木也。” |
含义 | 比喻力量薄弱,却妄图动摇强大事物,形容不自量力的行为。 |
近义词 | 班门弄斧、螳臂当车、以卵击石 |
反义词 | 量力而行、知难而退 |
用法 | 多用于贬义,形容某人行为不切实际或过于狂妄。 |
二、详细说明
“蚍蜉”是古代对一种小蚂蚁的称呼,而“撼树”则是摇动大树的意思。整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一只小蚂蚁试图摇动一棵大树的情景,显然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因此,“蚍蜉撼树”常用来批评那些盲目自信、不考虑实际情况的人。
该成语最早见于《庄子·天下》篇,原意是比喻人的能力与所要做的事情之间存在巨大差距,后来逐渐演变为一个固定成语,广泛应用于现代汉语中。
三、使用示例
1. 他想用几句话就改变公司的决策,简直是蚍蜉撼树,根本不可能成功。
2. 面对强大的对手,他还想一战成名,这无异于蚍蜉撼树。
四、注意事项
- “蚍蜉”中的“蚍”字读音为 pí,不是“bǐ”或“pī”。
- “撼”字读音为 hàn,注意不要误读为“gǎn”。
- 该成语多用于书面语,口语中较少使用。
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,“蚍蜉撼树”不仅是一个富有画面感的成语,更是一种带有讽刺意味的表达方式,提醒人们做事要量力而行,不可盲目自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