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接踵而至的意思是什么】“接踵而至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于描述一系列事件或人接连不断地发生或到来。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人们或事物一个接一个地出现,显得非常密集和迅速。
为了帮助大家更清晰地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、用法以及相关知识,以下是一篇总结性文字加表格的形式的
一、成语释义
接踵而至:意思是人们或事物一个接一个地连续不断地到来。其中,“踵”指的是脚后跟,“接踵”即脚跟相接,形容人多且紧密;“至”是到来的意思。整体表示事情或人接连不断地发生或到达。
二、出处与用法
- 出处:最早见于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六年》:“诸侯之车,接踵而至。”
- 用法:常用于书面语中,多用于描述突发事件、灾难、问题、消息等连续不断的情况。
- 近义词:接二连三、络绎不绝、纷至沓来
- 反义词:断断续续、寥寥无几、少有其人
三、例句分析
例句 | 解析 |
近年来,自然灾害接踵而至,给当地居民带来了极大的困扰。 | 表示灾害接连发生,强调连续性和紧迫性。 |
他刚结束一项工作,新的任务又接踵而至。 | 表示工作或责任一个接一个地到来,压力大。 |
四、常见误用
1. 混淆“接踵而至”与“蜂拥而至”:
“接踵而至”强调的是“接连不断”,但不一定有“拥挤”的意思;而“蜂拥而至”则更强调人群如蜜蜂般大量聚集而来。
2. 误用于抽象事物:
虽然“接踵而至”可用于抽象概念(如问题、困难),但在使用时仍需注意语境是否合适。
五、总结表格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接踵而至 |
拼音 | jiē zhǒng ér zhì |
释义 | 一个接一个地接连到来 |
出处 | 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六年》 |
用法 | 多用于书面语,描述连续发生的事件或人物 |
近义词 | 接二连三、络绎不绝、纷至沓来 |
反义词 | 断断续续、寥寥无几 |
常见误用 | 与“蜂拥而至”混淆;误用于抽象事物 |
适用场景 | 灾难、任务、问题、消息等连续发生的情景 |
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,“接踵而至”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,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。在写作或日常交流中,恰当使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准确性。